李芳奇在忙完一天的接待工作後,終於有機會給女兒喂喂奶。南都記者 梁清 攝
  《“我想送兩個女兒出去給人領養”》後續 
  南都訊 昨天,長安醫院四樓產科24床一如既往地熱鬧,來自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的問候和捐贈,讓李芳奇看到了希望。這位原本已陷入絕望的父親已經決定,自己親手將4個女兒養大成人。而得知這一決定後,前來咨詢領養事宜的愛心人士也表示,會與李家共同扶養四姐妹。
  面對網友謾罵,他曾想開微博自辯
  連日來,南都連續報道喪妻男子李芳奇想送養兩個雙胞胎女兒的故事。報道出街後,引發了眾多愛心人士的關註。自前日上午7點到昨晚7點,這24個小時里,李芳奇的電話成了“熱線”。李芳奇遠在湖南老家的同學們在網上看到報道後,在打來慰問電話的同時,也把網友們的質疑聲轉達給了他。
  南都記者留意到,網友們主要對李芳奇“想要生兒子”的行為以及“超生”提出諸多質疑。“說實話,我一看到那些網友的謾罵和攻擊,真的滋味不好受;心中的感受不知道如何形容,好像我自己都成了殺人凶手,是罪人一樣”,李芳奇解釋說,包括他的父母等在內的親屬都想不通,氣得一整晚睡不著覺。他曾想開微博去解釋其中的原委,但人言可畏,他害怕越解釋越混沌。
  “你們真的要把她們送別人啊?”,昨天下午3時許,就在記者採訪時,醫院的一位做清潔的阿姨推門而入,直接詰問李芳奇的母親。全家人面面相覷,沒人回答。這位阿姨開始勸導,“不要送,千萬別送啦,這麼可愛的一對,怎麼捨得呀?”
  李芳奇說,這樣的問題,至少有近百人問過他。沒有引起關註之前,他確實動過念頭。而如今,親友們都來鼓勵和幫助他,他回答已經很肯定。“我的一個公司客戶在看了報道後,就找到我們老闆,並說要打款幾萬資助我們,還讓老闆轉告我說,一起幫忙養孩子,千萬別抱出去,對孩子成長不利”,李芳奇反問“我還有什麼理由不親手養大孩子?”
  愛心人士:有些東西終究只有血親才有
  昨天一整天,李芳奇的電話依然不斷。電話的另一邊,有索要捐款賬號和地址的,也有咨詢領養相關事宜的。截至到昨晚6點,他共收到5萬多元善款。而病房內,眾人送去的水果、嬰幼兒用品堆滿了半邊屋。
  得知李芳奇如今的想法後,來自深圳的領養人賈女士並沒有失望,反而顯得欣慰。“我們可以一起幫忙扶養,我們今後可以資助她們上學讀書,共同關註她們的教育和成長”,賈女士說,她跟丈夫因為身體原因一直無法生育,特別渴求有一個孩子,看到報道後她們就趕到了醫院。得知李芳奇的最終決定後,她說,“現在最關鍵是孩子的成長,不是說你家庭條件好,有錢有房有車,孩子就成長得好,關鍵是給孩子一個家庭的氛圍,愛的氛圍。有些東西,終究只有血親才有”。
  聲音
  我的一個公司客戶在看了報道後,找到我們老闆,並說要打款幾萬資助我們,還讓老闆轉告我說,一起幫忙養孩子,千萬別抱出去,對孩子成長不利。我還有什麼理由不親手養大孩子?
  ——— 李芳奇
  我們可以一起幫忙扶養,今後可以資助她們上學讀書,共同關註她們的教育和成長。現在最關 鍵是孩子的成長,不是說你家庭條件好,有錢有房有車,孩子就成長得好,關鍵是給孩子 一個家庭的氛圍,愛的氛圍。有些東西,終究只有血親才有。
  ———曾想收養雙胞胎的賈女士
  [專家說法]
  孩子隨父親生活,全社會共同關註
  “我們很關註,也會介入,如果有需要也會提供法律援助,”廣東省婦女維權與信息服務站(東莞站)站長助理黃俏弟表示,孩子們幼年喪母,對成長肯定會帶來影響,她們將介入跟進,看能否為兩個大點的女兒做些心理輔導,儘量消除孩子們心靈上的陰影和創傷。
  針對李家的現狀,黃俏弟說她們之前也碰到一個類似個案,當事人是一個未婚媽媽,也是產後大出血而切掉了子宮,從此沒有了生育能力,但孩子又是天生腦癱,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。“正因如此,孩子的父親竟然撇下母子,導致這個未婚媽媽舉步維艱,一度也想把孩子送出去,但我們都勸導她,孩子一定要自己養,哪怕艱苦一些”黃俏弟說,經過婦聯、殘聯等多部門幫助,這個孩子正在恢復,而當事人也正在逐步走出人生低谷。
  為此,他建議李芳奇,可以選擇接受親友或社會人士共同扶養的形式,但撫養權絕對不能放棄。“跟一些有愛心的條件好的家庭結成對子,平時多走動,甚至有時還可以把孩子寄養,自己也可以抽出身來多掙點錢,改善家人生活,”黃俏弟說,雖然孩子從小沒有了母愛,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註,也可以彌補這一缺失,讓孩子們今後的生活更坦然,對成長才更有利。
  採寫:南都記者 唐波
  實習生 黃曉琳 俞沅均
  [延伸閱讀]
  領養者九成無子女
  南都訊最近兩天,提出領養意願的咨詢電話源源不斷,而親自上門探望的領養者更是擠爆了病房。在李芳奇的手機中,發來領養信息的短信已經超過1000條。李家四姐妹,為何會如此牽動大家的心?接踵而至的領養者,為何會對雙胞胎姐妹情有獨鐘?南都記者隨機抽取了60名領養人士,並對他們的相關資料和意向進行了整理。
  絕大部分無法生育
  隨機抽取的60名領養者中,年齡最大的是56歲,孫先生,來自山東濟南,是一個“失獨”家庭;最小的才25歲,陳小姐,至今還未婚,是東莞本地人。
  60人中,有4人已經有了一個孩子,希望多要一個,所以提出領養;有6人因為同情李芳奇一家的遭遇,所以請求領養;剩下的50人,都是因為“無法生育”而希望抱養。
  在企石鎮一家企業做財務總監的劉先生才40出頭,看到新聞後立馬隻身一人趕到長安醫院,他說自己結婚多年一直無法生育,這成為整個家族的傷疤。“我跟愛人都想要個孩子,但這麼多年來,四處尋醫就是懷不上,也檢查不出原因,自己生的話,是沒希望了?”劉先生說,他跟妻子決定領養一個孩子。之前也曾到福利院去看過,但一直沒有遇到有緣分的孩子。“在報紙上一看到相片,我們就喜歡上了,所以就趕來了”。
  與劉先生不同,來自深圳的王先生還特意把母親也帶了過來。“因為我們夫婦無法生育,一直覺得對不起父母,所以無論如何也要領養一個孩子,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。”
  六成人贊成共同扶養
  南都記者留意到,這些領養者中,有大學教授、公司白領、企業高管、個體老闆等等,其自述家庭的經濟條件都不錯,能為孩子提供優越的成長環境。
  對於領養以及領養後的生活,有40%的人希望孩子的血親今後不要聯繫,讓孩子真正融入他們的家族。剩下的6成人表示“無所謂”,並贊成跟孩子的父親共同扶養。來自佛山的王先生便表示,他開有公司,年收入很客觀,即使付出一筆巨大的領養費都行,但前提條件是“在孩子25歲前,他們不能聯繫、不能見面”。在他看來,既然把孩子領養回來,就要當成親生孩子養,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長髮育階段,一定要給足家庭溫暖和愛。但在孩子心智沒有完全成熟之前,就得知自己悲慘的身世,肯定會帶來影響。
  對此,深圳的王先生則贊成共同扶養。“孩子可以待在父親身邊,也可以跟我們住一起,我們今後就好比一家人,共同生活成長,對於我和家人來說,沒有一個孩子永遠不完美,”王先生認為,共同扶養既可以滿足領養家庭對孩子的渴求,又可以為孩子帶來較好的成長空間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n15endi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